近期,上海因特普林翻译公司完成一系列医药行业同声传译会议,语种从中英到中德,中日不等。会议议程如下:
2022H1细胞治疗和基因疗法仍是主流,分别占比29%、19%,而且细胞治疗单笔投融资金额增幅显著,同比增长25%。从地区来看,江苏、上海、北京投融资事件数领跑,占总数量的54%,其中江苏的投融资事件数量反超上海成为榜首,金额上,沪江浙三地金额占比高达60%。十年仅两个新药在美上市,受挫再受挫的临床出海,暗示着FDA拒绝批准同质化的产品上市,只有真正的创新产品才能走出国门。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诊断、医疗设备等器械领域转化成功几率较高,在上游材料领域转化较快,而药物研发则主要通过跟药企项目合作来进行,但生物医学转化周期太长,仍存在融资相关的问题。由于技术引进的问题,医药翻译任重而道远,迫在眉睫,上海因特普林多年致力于医药翻译和医疗翻译,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近3个月我们参与的翻译项目有:
细胞治疗项目翻译
基因治疗项目翻译
生物大分子药物项目翻译
化学小分子药物项目翻译(靶点药物、通过AI技术筛选等)
新型体外诊断技术项目翻译(辅助精准靶向用药、疾病早筛、分子诊断、POCT、免疫、化学发光等)
在生命科学/生物制药领域,科学家倾向于自己参与创业将研发成果进行孵化。然而对比欧美,国内愿意投身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落地的科学家数量和比例相比欧美国家差距较大,大多数是“海龟”,本土培养的人才相对较少。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仍不完善,已经进行创新研发孵化的案例也都不太理想,所以目前都是靠技术引进为主,医药行业周期又长,投资重,因而成为翻译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